关闭

协会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湖南工美行业最新动态
  • 戴清升《石菊假山》
  • 釉下五彩瓷盘 邓文科《
  • 木板烙画 《天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美博萃 > 会员论文会员论文
略论传统湘绣工艺特色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绘画设计室 工艺美术师:梁湘涛

     湘绣是勤劳智慧的湖南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
    湘绣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等诸种精华,融于一代又一代湘绣艺人的劳动和智慧,从而形成了以中国画为基础,以数十种针法为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画出物象外形内质的自行特色,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的花色品种众多,在此我概述几种有代表性产品技法的特色。
  一、人物肖像艺术特色
  绣像的过程分为三部分:即画像、绣像和雕制镜框。绣像必须准确捕捉人物外形特征,还须充分体现人物气质、个性,表现人物各部分的质感、量感、空间感。在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绣像里,罗斯福神态端庄潇洒,赤红卷发梳一边分的西式头,脸也略呈赤红色,着酱色西装,白衬衣,结蓝领带。刺绣针法全部采用湘绣传统直掺针、齐针、平针绣制。直掺针法要求绣线绝对垂直,不能稍有歪斜。罗斯福眼角的鱼尾纹是水平横线,刺绣时用直掺针一点点连接,每点仅两三根丝粗,直径约O.1毫米左右,细入微茫。背景浅绿色,底上用蓝丝线薄薄蒙绣,形成朦胧变化的色彩感。绣品每一针的落点都巧妙地深藏在前一丝中间,迹灭针痕,是一幅典型的传统的湘绣。镜框用紫檀木制成,镜框边沿雕有二龙戏珠的浮雕,龙为圆身突起,托以云霞,龙眼内装小黄色电灯泡,龙珠内则装小红色电灯泡,龙身贴真赤金,夜间通电,五条金龙目光闪闪、虎视眈眈,呈互斗相争之状,令人心弛目迷。此幅作品珍藏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小白宫”博物馆。
  二、湘绣狮虎艺术特点:
  狮虎是湘绣传统名牌产品,久享盛誉。在1931年的“西湖博览会"上,湘绣《老虎》绣屏被评为最佳绣品。此后,盛名不衰。细观湘绣狮虎,其形象在施针用针之间,纤毫毕现,逼真疑似,色彩变幻无穷,质感强烈,的确是有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湘绣狮虎动人之处,来源于一种特殊的针法——鬅毛针。这是几代湘绣艺人实践探索,在传统的掺针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结果。鬅毛针采用变换施针方法,使针聚散状地撑开,撑开的一头用线粗一点,疏一点,另一头则密一点,细一点,把线藏起来,这样就使人感觉到这种线像真毛一样,一头似乎长进肉里,一头却鬅了起来。用鬅毛针刺绣的虎毛.,既有毛的质感,又隐隐现出斑纹。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认识的逐步提高,湘绣艺人在采用鬃毛针外又结合旋纹针、回游针、平游针、齐毛针、混针、牵针、柳针等数十种针法,参差穿插,灵活运用,使虎眼的神、虎须的劲、斑纹的质感、爪牙的动态,生动地再现。用线上,由每根4开,逐步分细,直到200开左右。该粗犷的地方,力求粗犷,使其有鬅毛蓬松之感。细腻的地方,又不厌其细,使人难以看出每根毛路的针脚,解决了虎毛的质感问题。对内表现出虎毛的光泽和丰富异常的色彩,刺绣时,用浓、淡、粗细的各色丝线,大胆铺底。粗看,这样做似乎很不统一。但经过层层加绣以后,就可以逐步地统一起来。统一时并可以有意留下一些原来的底子,这样,在毛的粗细疏密布局上,就有表里,有层次,有聚散,有深浅,色彩上也能够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有变化,绣品的老虎便鬅毛光泽柔软,色彩斑斓。“画龙点睛”,老虎最传神的地方是眼睛,绣品里虎活不活,这是关键所在。为了很好再现虎眼水晶球体的澄明透亮,湘绣采用“旋游”针法,适当地运用丝线的光泽反射使虎眼炯炯发光。实际生活里,真虎眼蓝里带绿,黄中泛红,颜色很丰富,变化极微妙。为了力求生动地再现虎眼神采,在刺绣时必须采用杏黄、秋黄、麻黄、黄灰、墨绿、深蓝、棕、黑、白、红等lO多种彩线,其中每种彩线的色阶又近25种之多。如
此变幻众多的色彩,采用旋游针法入绣,利用丝线反光,虎眼就产生了一种旋动感,无论人站在何处,怒且圆睁的虎眼总随你不舍,咄咄逼人,行近来百感生,兀的不引人灵魂,难怪要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1982年由杨应修创作的《雄狮》和邵春林创作的《饮水虎》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
  三、湘绣孔雀技艺特点
    孔雀为鸟中之王,也是湘绣产品之一,其色彩的丰富复杂,任何鸟无与伦比。通常一个精品孔雀要用不同颜色的不同色阶,共需600多种色线绣成。而在运用线色的数量上远远超过其它各种名绣绣孔雀用色的数量。600多种线听起来很多,难以置信,但用起来并不感到多。如孔雀带羽球的尾巴总体效果是由尾根的兰绿,渐转尾中艳绿,再渐转尾尖暗绿。长绿用深黄绿、深紫红、深紫檀等色线粗混。艳绿在长绿中加金色,加黄、紫檀等色线。暗绿在艳绿中加黄灰,加暗绿、暗红等色线。色线中每个色都按由深到浅有14个色阶,仅此就有上百个色线。大自然的色象是千变万化的,各种色象互错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表现画线羽翼色彩的丰富厚重,常常需要采用二个不同色彩并置而给人以另外一种色的感觉。如黄、红并置,给人以橙的感觉。这种用色彩并置手法又有数十种之多。其他留有羽球、羽骨、羽鳞片、头、眼、嘴等,细算起来600种色阶的色线不为多了。
  在孔雀刺绣针法,有其独有的特点:
  1、人对羽翼的刺绣由伴游针转为似交非交的错游针,错游针来源于交叉针和松针,其优美是极便于加针掺色,边缘参差不齐加强了毛的质感,但绣时要注意不能变羽毛的形。
    2、对羽骨的刺绣,不能单用线表达。首先要分明暗,中间的线较粗,边上转灰转细,再加上细短的绒毛稀稀地绣在羽骨上与羽丝起到过度含接的作用。
    3、漂亮的羽球外缘,须用较粗的线绣一圈短针,加强羽球的毛感,因短小如珠、受光线的反射不同,增加了色彩变化。
    4、在羽鳞和平板交接处,用一种极其灵活的针法(介于花游针、毛针、倒松针之间)如在肚皮渐显羽鳞处,这种针予以鳞起过渡衔接作用。
  5、孔雀腿毛较平板,用略似绣虎的骺毛针绣,平中显毛,令人寻味。
    6、整个孔雀尾,尾巴绣后在透出的底料上用极浅的暗绿麻灰线绣绒毛,起丰富色彩使尾羽厚实的作用,改变原在绣前先全铺一层细薄针的绣法。
    四、双面全异绣的技艺特点:
    全异绣是当前刺绣中最高级技艺,绣艺精微难度极大,需在同一块透明特纶绡底料上同时刺绣出构图、形象、色彩、针法各异的两个画面:一面是下山狮,一面是孔雀;一面是公鸡,一面是小熊猫;一面是老虎,一面是大熊猫等等,其工艺要求,较之以往的双面绣,确实要复杂得多。
    首先是特殊的绣稿设计。全异绣在透明的薄绢上施绣,因而要求外轮廓完全吻合。在相同的整体外形下,设计不同的画面内容,这就要利用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所提供的各种造型变化的可能性,又要适应针法、绣法的可行性,技术途径狭小、难度大。
    作为艺术,全异绣也不能只盲目追求画面的变异,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强拉硬扯地拼凑在一起。它的艺术形式的要求,恰如中国古典对联,两联之间既求相互对仗,又要相辅相成,在对立统一中表现矛盾与波折,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因而它对设计的要求也是梢当高的。
    其次,是它的工艺特点。全异绣两面形象各别,线条的变化,姘媸的差异,在于分毫之间,稍有不当则失之千里。高难度的工艺要求,非特别精选的技艺无法胜任。
   全异绣的技术核心在于“藏针隐线”四个字,难就难在薄如蝉翼的透明龙绸上如何“藏得巧妙,隐得彻底”。一般地说,全异绣的二个画面异的程度越大越彻底,“藏针隐线”的难度也越大。那么,如何“藏得巧妙隐得彻底”,有以下几点要考虑。
    1、刺绣前要对二个点的重合加以分析研究,对有虚实不同的部位相重合,则实景要虚绣,即要选准色线,以最细的线最少的针子绣画实景(物)来,而在反面的虚景(物)则在尽量不影响和减少影响整个画面的前提下加实一点。
  2、对二面刺绣的针路充分分析研究,在不影响表现对象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将二面重合的针路统一起来以减少“藏针隐线”的难度。
  3、对二面的色线运用作充分的研究,二面重合的色彩或有相近似的色彩,则难度就少得多了,如遇上二个极度对比的色彩相重合,则难度最大,设计人员应在设计中尽量避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则与设计人员共同研究是否可以减低对比强度,否则得全靠刺绣过硬技能和二面刺绣的先后巧妙安排来解决。
    4、二个画面中绣制精密度最高的部位在设计中要尽量错开重合。如动物的眼睛:互相重合又相异(如二面相同的重合可用双面绣解决反为简便),刺绣中二面都以密集的针予绣在薄薄底料上,一则用针困难,二则怕底料承受不住而破落。因此在刺绣前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尽量减少刺绣中的重复层次,做到以一当十,针针有效。
    5、边缘线的处理也是全异绣的困难之一,特别是不同质感的边缘线的重合更伤脑筋,如全异绣的《白鹰》,鹰头这面的鹰嘴与反面的鹰的身子相重合,嘴是硬的,针子要齐平密亮,反面鹰身的羽毛则要软要虚要毛,这些细微末节是显功夫的地方,特别是全异绣,观众在大面积的部分视线一扫而过,往往把视线停留在边缘线上细细观察寻找异的痕迹,我们要经受视线的考验,使人发出叹服的感慨。
  五、鼎故革新的创试
  湘绣艺人在吸取民间工艺基础上,创制出壁挂、屏风、靠垫、各类包袋、工艺服装,室内日用绣品等多样化的湘绣新产品,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其中具有代表性作品是大型双面绣屏《唐人打马球•战国编针舞》。 
    这幅大型绣屏由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于1987年研制,设计者昌世军、陈明大、工艺指导黄淬锋。它的创新同时表现在设计与刺绣两个方面。首先,在设计上,它由传统的中国画风格走向了装饰性图案,并且在高度自主自由把概括表现时代精神与特点上获得成功。绣屏由两面组成,一面是战国编钟舞场面,一面是唐代打马球运动。
    《战国编钟舞》由7个正在舞蹈的舞伎组成。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乐器,奏乐者边敲边舞,形成舞蹈。绣品在人物造型上吸取了敦煌壁画,汉画像石以及湖北现代编钟舞蹈的造型手法,用对称的完整外形把舞蹈动态予以夸张。整幅绣面华贵灿烂的色调,圆润流利的线条,丰满飘逸的构图,闹热繁欢的氛围,生动地再现出战国辉煌宏丽的贵族宫廷乐舞场面。
《唐人打马球》是描述唐代上层贵族的娱乐活动,绣面构图以马为主体,它采用横式构图来加强境界的开阔感,体现群马的奔放,人物动势的飘逸。
  造型上,它加强了装饰的夸张性。如人物的精华脸部以及乳房等,都大胆变形,并拉长腰身和腿,使之产生飘忽妖冶的神韵。再如奔马,取其平面剪低效果而舍弃体积,对马胸、马髋予以夸张,缩小马头、马腿比例,形成一种分割得体的面比面对比,摈除繁琐细节,只以外形显风韵。它的造型手法综合了汉画像石、画像砖、汉雕、唐三彩等表现手法,马的头部形象,就直接取自著名的汉雕,几根简练凝实的线条,概括出了马的精妙,大气奔放、汉唐遗韵犹存。
    在工艺制作上,《战国编钟舞》的深紫色底料,用织锦方法织出红黑相间的饕餮龙凤纹。在这种神秘庄重的背景上再绣舞伎,同样有使用多样表现手法。如舞女的大红裤管,用六角网针交织,六角网透底,因而底下再垫以贴补绣相近色绣片,形成二层色彩,也与背景拉开了距离,跳荡醒目。舞女们的衣袖与飘带,使用虚针牵游刺绣以后,再织以菊花网络,及使用厚重的钉子针绣出平面,编钟和乐器则用金线盘钉,这样,红色厚重的面与流逸的金线构成色彩对比,加上舞伎的大红裤管、黄白飘带、黑色的裸露人体、飞动流逸夺目艳丽的舞线,点缀其间的胸饰、耳饰、手镯的玉绿翠碧,形成满目翻飞,富丽豪华的动荡之势。
    《唐人打马球》采用的底料是棕,白线交织混纺的棉、麻、毛织品,粗犷沉着。四个唐女的衣服分别为紫灰、黄灰、红灰与白色,衣服织绣也各有不同的工艺手段。如紫灰唐女衣服,用连环珠织绣,织出串串六边网,网上用重线钉出“米”字,中间再钉以小“十”字。由于底料肌纹较粗,因而制作时既用深紫色钉边,又用鲜紫色线打子一圈,使打子圆圈凸起,形成六边和圆圈间杂交错的图案花纹。连环珠纹有透空,凸出和图案综合的种种肌理美。黄灰唐女衣服使用稀疏而更具花形的雪花网织加贴补,红灰唐女衣服使用垒格网织,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花纹肌理。
    在工艺手段上如此,在材料上也力求体现不同材质的特色。如白灰衣唐女,就使用了毛线(绣底),丝线(打子针织绣雪花网)、银线(花芯处钉十字)。这几种线色相同而光泽有别,毛线无关,丝线发亮,银线闪烁,从而形成三个层次的隐花效果。
    再如,4匹唐马6—8根丝线扭结平织,形成大方格纹理,然后用平绣绣出飘逸的勾勒线条。马鞍的打子针绣,强调出其毛绒感,其间占朴典雅的图饰,分别使用梳子织、瓦行织和平绣、盘金等手法。此外,绣品还分别使用了扯架、交l黼、竹尾针、滚筒针、人字针、斜纹织、三角织、垫绣以及镶嵌等工艺手段,使工艺装饰效果非常鲜明。这些在以往“迹灭针线”主导思想下派不上用场的装饰针法,如今在设计制作者统一构思与调动下,一一登上大雅之堂,便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幅双面绣屏在设计和工艺手段上创试的成功,标志着一种历史转变的开始。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政策的改善,市场的开放推动了湘绣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电脑信息交流、社会文化、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的运转,网上看样、网上订货、网上销售成为现实,加之我国加入市贸组织,湘绣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进一步沟通。湘绣设计者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富有创新精神,不断探求和追求。如今湘绣创作手法,几乎包含所有品种,材料上由丝绸扩大到土布、织锦、丝、棉、麻、化纤以至呢、绒、纱、绡等等,技法上融汇少数民族打花、扎染、编织、刺绣,挖掘了许多失传的技法,继承和发展了湘绣的优良传统,湘绣新产品更加适合时代需要的形态和功能,湘绣这朵绚丽的工艺之花,将开放得更加夺目,焕发出愈来愈活跃的生命力。
 

来源: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  时间:2006-12-19 22: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