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协会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湖南工美行业最新动态
  • 戴清升《石菊假山》
  • 釉下五彩瓷盘 邓文科《
  • 木板烙画 《天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美博萃 > 会员论文会员论文
湘绣针法的运用心得

湘绣1_副本.png   
(徐向荣作品一)

   对于湘绣,我从懵懂学艺,到逐渐喜欢,至现今的倾心投入,湘绣已经成为我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刺绣工作者,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湘绣针法的运用上,有了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现与大家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湘绣是湖湘文化的一部分,深受湖湘文化影响,使得其作品热情奔放,大气磅礴,同时,作为艺术作品也不失细腻精致,具有“远观气势宏伟,近看出神入化”境界,极富浓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而这一切,必须依赖湘绣的针法工艺进行艺术创作,针法和色线是湘绣的灵魂。一切湘绣艺术都是建立在不同针法、色线灵活运用和不断变化基础上的。如果不能很好运用针法、色线,就不能创作出成功的湘绣作品。

关于湘绣针法的基础理论,前辈或专家学者们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归纳,我不再赘述。在此仅就本人数十年的湘绣制作和针法运用实践作个交流和总结。

湘绣针法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但不可否认掺针是湘绣的基本针法,也是湘绣的基础。之后又发展形成乱掺针、毛针等。掺针针法最早出现在晚清时期,由李仪徽首先创立,它用比头发还细的丝线,在颜色交替的位置留出一定空隙,然后用不同长度的针脚把各种颜色的丝线掺缝进去。这是湘绣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自此以后,湘绣便成为我国的“四大名绣”。后来,胡莲仙将掺针针法传给徒弟,并不断推广普及,把苏绣中的齐掺针改造成乱掺针,使得湘绣图案颜色转化、过渡更加自然,生动形象,将绘画技巧运用到刺绣创作中。直至后来的鬅毛针法,也是在李仪徽掺针针法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

湘绣通过运用不同针法起到不同艺术表现效果。在狮虎题材湘绣中,通常采用掺针针法。而在绣狮虎皮毛时,会用到鬅毛针法,表现皮毛质感和花纹;在绣眼睛时,会用到游针针法,表现清澈明亮的狮虎眼睛;另外,在绣花草树木时,通常采用拗掺针法;绣羽毛、花瓣时,通常采用挖掺针法;绣人物时,通常采用直掺针法;绣天空、风景时,通常采用横掺针法、乱针等等。

掺针针法广泛应用于各种湘绣作品中。通过灵活运用不同掺针针法,湘绣形成了不同艺术风格,使得颜色转换更加自然,图案更加生动形象。

湘绣2_副本.png

(徐向荣作品二)

  另外,湘绣中还会用到织针、网针进行装饰,以及打籽、盘金等其他针法。这些针法都是从湖南民间刺绣工艺中发展而来的,和掺针针法相比,其特点在于能够起到很好装饰效果,带给人强烈视觉感官体验。比如我公司绣制的《中华强国梦》、《胜似闺女》等作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针法,包括平针、掺针、乱针、交叉针、大交叉、小交叉、旋针、直针、混针等,虚针,其中家禽的绣法是鬅毛针绣法。搭配刺绣的平面装饰,从整体上看,刺绣表面并非采用单纯的图案装饰,而将写实、典雅的绘画风格融入其中,表现真实感和立体感。

在上述众多针法中,我本人很喜欢打籽针法。在传统刺绣中,打籽针只运用于局部装饰,常见于花蕊、眼睛、围边等点状纹样,很少看到整幅刺绣的.于是,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关于打籽绣的研究很少,但却是每个传统绣种都在使用。

2002年中国纺织美术出版社出版,钟茂兰所著的《民间染织美术》是这样定义打籽绣:“打籽绣又称环籽绣,结子绣。采用线线缠针绕圈形成颗粒状的方法。绣一针成一粒,故名打籽绣,是锁绣的发展”。打籽绣最早被发现是在蒙古诺因乌拉东汉墓出土的绣件上,这是有关打籽绣历史的几乎是唯一的记载。而打籽绣发展至今,总的来说不外乎两种运用:一是大家最常知道的,就是局部装饰的功能,因其造型的特点一般就是充当花蓉、眼睛等点状纹样,所以局部配角的功能是打籽绣为大家所熟悉的运用;二是也有把打籽绣作为主要的表现语言的,比如:京绣、苗绣、唐卡等。

通常在油画类刺绣中,常见的是用乱针绣法,但我总感觉还可以用其他的刺绣手法去表现油画的多样性。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感觉打籽针可以很好表达画面的立体感,尤其在油画类作品中,打籽绣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湘绣3_副本.png

(徐向荣作品三

 西方绘画的艺术表现效果是多样的,有堆彩也有点彩,而打籽绣也是形成圆点状的绣结,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打籽绣针法来形成无数的球状绣结来进行画面的创作。点彩是用点的笔触来追求画面上光与影的表现,而我用打籽绣形成的点状球结是追求画面的一种浮雕效果,通过点的大小不同来形成画面肌理的起伏,从而使画面有立体的光影效果,产生与传统乱针绣不同的绣面视觉效果。

为了把打籽针的针法融入到刺绣制作中,经过多次尝试,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现有的绣线的粗细是有限的,其次针洞的大小也是有局限的,如果仅仅通过变换线的粗细来形成大大小小绣结,而这些绣结之间的体积是不可能有多大的变化,不能体现打籽绣形成的圆球状的绣结独有的立体感,形不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和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的。所以我们要真正体现出这样针法的表现魅力,就要创新它。

我摸索出了三种方法:

一是在线的粗细不变的情况下,用打籽针法把大小相似的绣结堆全成一个大的圆球状的绣结,也就是说这个大的球状绣结就是由无数小的绣结组成的。这样形成的绣结比传统打籽绣形成的绣结要大很多倍,可根据物象表面的肌理无数倍的放大了绣结的外形特征。

二是改变线在针上缠绕的圈数,传统的打籽绣一般就是线在针上饶一两圈,而我加大了绣线在针上缠绕的圈数,不再是一二圈,而是十几圈,甚至是几十圈,线在针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形成的圆球体就越大,我就是通过线绕针的圈数来控制绣结的大小。通过对打籽针法的创新运用,我们夸张的拉大了圆球状绣结的大小,从而无数的大小不同的球状绣结形成的面拉开了绣面各个画面构成的厚薄差距,使得绣面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这样通过绣线形成的画面有其独特的肌理效果。

三是除了上面谈到的对打籽针法的两种创新方式外,我还通过线在针上的缠绕方式的创新和对线缠绕针的松紧,拖拉绣线和其它外力来改变圆球状绣结的外形。同时,我尝试对这些绣结进行不规则组合排列,也对这些绣结和其它刺绣针法形成的绣线的造型进行组合排列。试图通过变形,重新排列组合来让传统的刺绣针法在人们眼中呈现出耳目一新的视觉形象。

对于这些创新了的打籽绣结,我们的构图宗旨是尽可能的彰显针法本身的审美价值,采用纯粹形式感的构图布局,无论是复杂的还是单纯的都从装饰形式出发,不在再带有叙事构图的意味在里面,目的是通过纯粹形式感的构图来突出针法本身的构成美。

在这些油画类刺绣中,打籽绣针法也可与乱针针法结合搭配,针法与针法之间在其技法结构上的巧妙融合能带来的新视觉的构图趣味。而乱针绣的“乱”最根本的就是针法的表现丰富,这种丰富是针法本身的不断更新,或者是针法之间的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新的针法表现。这是打籽绣创新的一种思想指导。通过对打籽绣针法的创新探索,减弱了对绘画的依附关系,回到针法本身,用艺术的手段突出针法本身的艺术性,让针法不再只是一个只有技术含量的手段,让原本其应有的技术美通过艺术的创作得到强化与夸张,这也让刺绣艺术回归到技法本身,材料本身,来表达它们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正响应了纤维艺术作为材质的艺术所应该具有的魅力。

   刺绣是传统的文化遗产,但不是一成不变,几千年的发展史中,是一代代刺绣艺人不断的创新发展而来;刺绣本身是门艺术,是可能过作者无限的想像力去丰富他的。

来源:  时间:2016-06-07 09:08:17